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為現名。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為現名。紫臺堅持面向天文學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廣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v橫星際,筑夢鐘山。紫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等學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團隊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
紫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廣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紫臺不斷明晰戰略定位,凝練創新目標,努力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應用完整的創新價值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底,紫臺總職工362人,其中科技崗位人員179人、支撐崗位人員78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98人,具有碩士學位57人......
面向天文學的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紫金山天文臺(簡稱紫臺)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水平的...
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2009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紫金山天文臺在Swift和Fermi衛星時代的伽瑪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近地天體望遠鏡系統通過項目成果鑒定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太赫茲波段小型低功耗氮化鈮超導探測器
2010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973項目“空間災害性天氣的發生、發展和預報研究”圓滿結題;“日地空間天氣預報的物理基礎與模式研究”成功立項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超導成像頻譜儀按期完成研制通過驗收并投入天文觀測
2011年度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原理樣機通過驗收,預期于2015年發射
2012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精確確定圖塔蒂斯軌道嫦娥二號拓展試驗任務取得重大應用成果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首次對太陽在氦原子譜線10830A進行高分辨率成像,并觀測到了向上能流的超精細結構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太赫茲量子級聯激光器技術研究取得突破進展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嫦娥二號伽瑪譜儀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3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利用嫦娥二號數據對圖塔蒂斯小行星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首次精確測定銀河系本地臂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成功研制太赫茲超導探測器平臺并實現穩定運行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DAMPE完成工程化設計研制并列入歐洲核子中心認可試驗名錄
2014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動力學阿爾文波理論與應用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完成歐洲束流標定并轉入正樣研制
2015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利用河外暫現源對愛因斯坦弱等效原理進行最精確檢驗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MPE)成功發射并獲取科學數據
2016年度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在軌運行一年、表現優異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南極冰穹A太赫茲遠紅外譜段大氣透過特性實測研究取得突破進展
2017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發表首批科學成果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團隊追蹤探測到引力波事件首例光學信號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太赫茲超導陣列成像系統”研制成功
2018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引力波事件電磁輻射對應體的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軌運行三年獲超57億宇宙線數據,并順利進入延壽運行階段
2019年度
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悟空衛星獲得TeV以上能段質子宇宙線最精確能譜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ASO-S衛星工程成功轉初樣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載人空間站工程“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模塊”轉入初樣研制
2020年度
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太赫茲相位光柵研制取得突破進展
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