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為現名。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為現名。紫臺堅持面向天文學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廣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v橫星際,筑夢鐘山。紫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等學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團隊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
紫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廣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紫臺不斷明晰戰略定位,凝練創新目標,努力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應用完整的創新價值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底,紫臺總職工362人,其中科技崗位人員179人、支撐崗位人員78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98人,具有碩士學位57人......
面向天文學的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紫金山天文臺(簡稱紫臺)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水平的...
科研成果:
2021年,紫臺共發表科技論文301篇,其中國外發表283篇、SCI論文241篇,影響因子3.0以上的186篇,第一單位論文180篇,第一單位SCI論文137篇。專利授權數23件,其中發明專利23件。
獲得獎項:
“悟空”號衛星載荷與科學團隊獲得“第二十五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太赫茲超導空間探測技術研究團隊獲得“第十六屆江蘇青年五四獎章”;ASO-S衛星載荷與科學團隊獲得“第五屆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太赫茲相位光柵研制取得突破進展”獲得2020年度天文十大科技進展(2021年評選)。紫臺牽頭完成的“中國小望遠鏡陣列CSTAR”獲得2021年度江蘇省科技三等獎。
科研進展
重大任務重要進展: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在軌運行第6年,獲得110多億個宇宙線事例,正式發布首批伽馬光子科學數據;ASO-S衛星系統進入正樣研制階段,科學應用系統建設順利;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模塊通過初樣設計評審,鑒定件研制測試進展順利;完成MASTA工程項目首臺望遠鏡樣機的安裝和聯調;大視場巡天望遠鏡(WFST)開工建設,完成運維團隊組建。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承擔“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專項項目3項,其中“基于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的科學研究”已完成課題績效評價,并通過專項辦審核,“射電技術方法前沿研究”、“恒星形成與星際介質的研究”項目研究進展順利。
重要科研成果:
“悟空”號衛星獲得TeV以上能區最精確宇宙線氦核能譜并發現能譜新結構,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引起的銀河系宇宙線正負電子福布斯下降事件;“銀河畫卷”巡天計劃完成一期巡天并啟動二期巡天;參與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分析,發現相對罕見的高鈦月海玄武巖;利用LHAASO數據發現脈沖星超高能延展暈,提出繆子反常磁矩與宇宙線超出的統一解釋;利用費米衛星數據發現銀心宇宙線新成分以及宇宙線的磁屏蔽效應。
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