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為現名。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為現名。紫臺堅持面向天文學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廣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v橫星際,筑夢鐘山。紫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暗物質和空間天文、南極天文和射電天文、行星科學和深空探測等學科方向形成卓越科研團隊并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
紫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廣泛開展高水平國際合作。紫臺不斷明晰戰略定位,凝練創新目標,努力構建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應用完整的創新價值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底,紫臺總職工362人,其中科技崗位人員179人、支撐崗位人員78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98人,具有碩士學位57人......
面向天文學的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紫金山天文臺(簡稱紫臺)以構建完整的天文科學與技術創新體系為著力點,建設我國一流的天文基礎和應用研究及戰略高技術研究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水平的...
2021年11月9日-11日,由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ACARMA)主辦,澳大利亞天文聯合組織(Astronomy Australia Limited)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承辦的“第七屆中澳天體物理學研討會”(ACAMAR 7: Australia-China Workshop on Astrophysics)在線舉行。本次會議共有262人注冊參會。
澳大利亞澳中基金會副會長Mr. Anthony Kneipp和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美大處孫輝處長首先致歡迎辭,歡迎中澳雙方的天文學家參加本次會議。雙方回顧了1963年悉尼大學威爾伯·克里斯蒂安森(Wilbur Christiansen)教授來到中國并幫助國家天文臺建造了第一臺直徑9米的密云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的歷史,肯定了兩國天文學家近年來在南極天文、射電天文等領域合作取得的突出成績,希望雙方能繼續深入地開展合作研究,促進中澳兩國天文學的共同發展。
本次會議主要議題包括:南極天文、射電天文、光學天體物理學、引力波與天體物理學、理論天體物理學、天文大數據等。中澳雙方的天文學家共做了67場學術報告,并在南極天文、射電天文、光學望遠鏡及觀測、引力波研究4個合作領域開展了分組討論。
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簡介:
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Australia-ChinAConsortiuM for Astrophysical Research,縮寫為ACAMAR)成立于2014年12月,旨在推進中澳在天文學領域深入和廣泛的合作,領域包括射電、光學、紅外以及南極天文學研究和相關設備研制、設施運行,基于射電平方公里陣(SKA)的組織成員和項目建設準備及隨后各期出資方地位,以及雙方在天文學領域具體合作與相關協議的協商與談判等。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中方秘書處設立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澳方秘書處設立在澳大利亞天文聯合組織。
中澳天文聯合研究中心網站:
acamar.org.au(英文)
www.acamar.org.cn(中文)
合作交流